我前幾天就想到這件事情,不過現在才想寫下來

因為前幾天為了一項作業,
一開始因為其中一題題目不太懂,問了班上好友 Jenn,她解說了一次,但是我還是不是很懂
但是又不是很明白自己不理解的地方在哪哩,只好先把jenn的話copy起來
再去問了Tine,想說我跟Jenn是語言隔閡,但是Tina對教育不熟
打電話給爺爺他又不在
之後問了Nice(香港人)半中文半英文,再加上例子說明,我終於有點idea
開始打作業,可是數度因為無法確切表達自己的意思,中斷次數多不可數

整個歷程大概從星期五開始一直到星期一我才完成
星期二又學了點APA論文格式,再修改一下才再印了一次,晚上交件。

寫作業、上課、唸書的過程,偶會讓我想到以前學過的「文化不利的學生」
學生可能因為來自另一個文化、使用不同的語言導致學習表現不能真實反映他的能力或影響他的學習
我這次是深切的有這樣的感覺

想一想,似乎每個老師都應該要去另一個國家、使用另一種語言學習一年半載
這樣才能真正體會什麼叫做「文化不利」,什麼是有口難言、什麼是有看沒有懂
才能更了解班上文化不利的孩子有什麼感覺,有什麼痛苦
也或許才能用更具體的方法幫助他
譬如找小老師、自己額外幫他講解或是調整他的課程

也許很多人會覺得我講的方式也沒什麼大不暸,每個唸教育的人都懂
可是我常常覺得懂是一回事、真正在遇到問題時能夠確切的處理又是另外一回事
你也許都懂該怎麼幫助孩子
可是因為沒有過這樣的感受,
在真正面對學生的時候你很容易以上對下的方式跟他說:就是這樣子呀,怎麼不會
這不是任何人的錯,只是沒有過這樣的體驗,怎麼樣都很難站在別人的位子想這樣的問題

就像我自己來念書,雖然也才來一個月,
但是將來有人想來念書,我就會有具體的經驗可以分享,有實際的準備經驗可以提供幫助
這是一樣的道理

當然這樣的機會不是每個人都有
但是我總覺得這會對教育有很大的幫助耶
因為我們常常都忘了我們當初怎麼學會新東西的,特別是自然而然學會的時候更是如此
別人問你怎麼被九九乘法,你會說:就硬背;或是:我忘了耶,就自然會了呀
那也許是我們太小不記得真實的經驗
人們往往是經過痛苦、挫折、或掙扎的經歷會特別有鮮明的記憶
(當然長大了的記憶也會比較清晰一點)

所以假如能在長大後(特別是把學習視為理所當然的時候)能夠有一些這樣的體驗
也許能幫助更多老師了解班上的孩子為什麼會這樣想
在他們表現不好的時候不會只是想:他一定不用心、天天在玩最後才趕作業
其實說不定孩子已經努力很多天了,只是不知道該怎麼表達、不知道該怎麼撰寫
或是不知道題意、不知道該怎麼樣找尋適切的資料

也許這樣子,能幫更多老師成為學生親近的老師
也能讓更多孩子把學習當作快樂的事情
也讓我們的學習環境更符合不同孩子的需求

一點淺見 :)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EiLingElaine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