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這篇理論上應該會很短,因為點子在我腦子裡反覆很久,好像沒有想要加長或延伸什麼概念
教書進入第八年,我已經幾乎完全脫離「某某某好可愛」,「我超愛班上的某某某」的階段
我看到的好像就只有一個一個成長的孩子,他們的長處,他們的短處
我只想著該怎麼幫忙他們,達到他們下一個階段的成長目標
儘管我知道孩子天真可愛,卻很少有那種我好愛他喲!或者誰沒來上課我會很傷心的情形。
這也大概是我看到朋友或親戚的孩子們的一般反應(沒什麼反應)。

我會不停地想著怎麼改進教學,怎麼換個方式激勵孩子
我會反覆檢討和思考自己的教學,我希望孩子快樂,但是我也要自己準備的活動能帶給他們能力的進步
我是他們的老師,跟他們的父母一樣,我要對他們的成長負責

所以聽起來,我是個蠻嚴肅的老師,
應該是吧,我的英文老師常常說我們班小孩很平靜(Calm)。他說是因為我是個很平靜的老師("You set a calm tone.")
我的主任在我的教學評估時跟我說,他隨時進來我的班上,班上都很有次序,每個人似乎都很認真地忙碌於手邊的事情。
我很少仔細想過這件事情,我只做我覺得該做和對孩子有意義的事情。
認真思考他們對我的評析,也許是真的,英文的Calm,應該可以解釋成我那很少波濤洶湧的情緒反應。
而主任說孩子能夠認真於手邊的事情,應該歸功于我很少有驚人的反應,所以孩子不必仰賴於我的回饋,而能真心地致力於該做的事情。
也大概是我自己很認真做我該做/喜愛做的事情,不為了討好誰,不為了給誰帶來好感。
這種散發出來的身教,讓孩子也能自得地做自己該做的事情。

應該是很多年的教學磨練,我可以慢慢把個人的情感,或者我個人和孩子的情感聯繫革除在教室之外
所以我可以心平靜氣的教課。
這不表示我不會生氣或高聲制止不當的行為
心平靜氣指的是我不做過當的反應,讓孩子被我的情緒所牽引。

這樣講實在太玄了,主要可以有三種情境加以講解:

一。對於正面表現不過份的欣喜

在父母老師和孩子(特別是三五歲以下的孩子)的互動裡,
最常看到或聽到的情形是,
孩子做了什麼事情,父母或老師歡聲雷動地高呼。
「某某某,你真是太棒了!媽媽太愛你了!」「某某某,你做得真好!我好喜歡喲!」「某某某,太棒了!我好開心!」
這種情況,很少在我和孩子的互動裡出現。

我讚美孩子,但是讚美的語調跟我平常講話差異不大。(就像我跟他們講話,不會有可愛的娃娃腔)
原因是,
1) 正常人的世界,不會有人用莫名的尖聲讚美你的表現。為什麼我們需要用那種高濃度的反應來讚美孩子?
2) 正面的表現或進步,是孩子自己該有的成長軌跡。孩子應該學會自己替自己高興,而不是做什麼事情是為了討爸媽或者老師的歡欣。
雖然我相信我們多少都還是會為了讓愛我們或我們愛的人而努力,這是很理所當然的自然心態。
但是我不覺得我應該用高聲或不正常的音調讚美孩子,而造成孩子過分依賴我們或者為著我們的期待而活。
3) (特別指孩子的作品)孩子為什麼要做「大人喜歡的作品」呢?(關於怎麼評論孩子的作品也可以另外開一篇文章寫)
孩子的藝術創作是宣泄情感,體現創意。孩子的建築作品是認知行為發展的表現。
孩子應該被教會的是:他們被鼓勵去探尋去發展自己的性向,自由(且安全)地探索和發展
大人喜不喜歡你的作品,不應該是重點。所以大人應該儘量減少說「我很喜歡耶」這樣的評論
取而代之的該是品評作品本身。
與其給予誇大不實的讚美,不如給予實質的回饋。
舉例來說:「我看到你在這邊用了不同的顏色」「你成功找到方法把積木疊在一起。」(或者至少說:「我喜歡這幅畫,因為....」)
更深一層你可以給予挑戰性的回饋:「我看到你這邊藍色和黃色交匯的地方出現了綠色,不知道你可不可以配出其他顏色?」
「你覺得我們可以再把你的建築蓋高一點,或者蓋廣一點嗎?」

當然有時候我們手邊忙,真的沒辦法看到孩子的成果,或是坐下來和他一一分享表現
免不了還是得用「好棒!」「很好!」快速帶過。
但是我說這些話的時候,就跟我一開始提的一樣,我跟平常講話的語調差不多,
只要讓孩子感覺到肯定的意味就夠了,不用過分地加油添醋高聲尖叫。
然後我通常還會再加上「加油!」「再繼續喲!」鼓勵孩子繼續努力。
如果有多一點點的時間,我會給孩子一個真心的擁抱。(假如孩子是喜歡肌膚親近的話)。
或者輕輕拍拍他的頭,碰碰他的臉。或者給他一個滿滿的微笑。
很多時候簡單的肢體語言,就可以表達出很多的愛和在乎。

我覺得孩子只要能感受到我們的愛,那就夠了。
我希望孩子知道我愛他,但是卻不要陷入「我為了老師高興,所以我才做這個」的情境裡。
這就跟我認真工作是因為我熱愛我的工作,努力以赴是一樣的道理。
小孩喜不喜歡我,家長喜不喜歡我不是重點
我不會為了讓小孩喜歡我而讓他們只做自己喜歡的事情或者吃一堆糖果不吃午餐
不管小孩喜不喜歡我,我都還是一樣的上課,因為我知道怎麼選擇,我要做對得起我責任的事情
所以我也希望我的小孩能夠學到這樣認真努力熱愛工作的態度。


二。對於負面的表現減少給予不當的增強

這個專指減少孩子的某些負向行為。(你當然要好好觀察孩子,再決定怎麼做)
舉例來說,班上有個孩子,在家裡非常受寵,被當成小王爺一樣,有保姆伺候穿衣脫衣,吃飯餵食,洗手提書包
於是在學校裡,他喪失所有三四歲孩子應該要具備的基本照顧自己的能力。
更有甚者,他喜歡在吃飯時做出嘔吐的樣子,把咀嚼數次的食物吐出來
我曾看過他的保姆在他做出半嘔吐的樣子時,伸手接他不想吞下去而吐出來的食物。
或者他直接吐在地上,他保姆會去清。
他媽媽還跟我說:「他吃飯很難餵,那一個小時我都不敢招惹他。他想幹嘛就幹嘛。」
(依照我的觀察,我知道那個孩子只是想引起注意)

最近他終於開始跟大家一樣在學校午餐,(他的行為可以另闢一篇專門分析)
有一天他吃了餃子,咬了幾口,突然表現出好像噎的樣子,餃子在嘴巴上要吐出來了
他看著我,期待我跟他媽媽或保姆一樣有驚恐或者捧上雙手
我靜靜地看著他,面無表情,說:「歐,要吐呀,你自己知道垃圾桶在哪。」
我坐在位置上,一動也不動,靜靜地看著他。
他只好默默地轉身,打開垃圾桶,吐掉

兩天後,一樣的事情又發生了,
他轉頭看著我,又是一副噎到快要不行的神情。
我靜靜地看著他,並用我標準的大眼睛直視他的眼睛,不發一言。
他默默地轉身,自己把水餃吐到垃圾桶裡。

再隔一天,我看到他簡化了噎到的樣子,少了找尋我的樣子,
吃到不想吃的東西,他就自己走去垃圾桶吐掉。

結果她媽媽(也是我同事)還大張旗鼓去問來演講的兩性專家,他兒子吃飯的問題
基本上我覺得他根本就是搞不清楚狀況很愛到處聊天秀英文罷了
因為這種問題不需要問兩性專家。
他還跑來跟我說,專家跟我說一樣的話,就是不要有驚訝的反應,自然就會削弱他兒子這種負面行為的發生。

我那時候真的在心裡翻白眼,想說有什麼需要找專家,你不懂好好珍惜我這個老師啦,我就是大專家
你不想聽我講得話,我也不想管你
我盡力做,但是遇到不愛配合的家長,我也不會生氣或硬要你改變
反正我們一年後就說再見,是你要跟你兒子一輩子


言歸正傳,孩子有時候對於我們驚訝的反應非常有興趣
他喜歡看到我們被他們嚇到,他們樂此不疲
身為大人的我們,要做到的就是不隨之起舞
只要小孩不是真的嗆到,不是真的受傷,或者攻擊別人
冷冷地對待,或者沒有反應,往往就是最好的反應
這並不容易,但是效果真的很顯著


三。跌倒,受傷,想媽媽
充滿小孩的教室,最常聽到不小心的碰撞跌倒,或是突然想念媽媽而突如其來的大哭小叫
以前一開始工作,我也會很害怕,不知道該怎麼辦。(我以前很害怕處理哭的孩子)
後來慢慢明白,小孩很小,但是可以感染我們的感受
如果我們也害怕,他們會更驚慌
如果我們鎮定,他們才能慢慢平靜下來

孩子跌倒受傷撞到手不小心擦到等等雞毛蒜皮的事情
只要沒有生命危險,沒有骨折扭傷,沒有流血不止,
請千。萬。別。驚。慌。
不需要大叫,不需要緊張。
小孩受傷後大哭,往往是因為大人過度驚嚇的反應嚇到孩子,讓他覺得他好像得哭一下才是
只要平靜地抱著孩子,看情形拿衛生紙,拿冰塊,拿ok繃,處理該處理的問題
溫柔的鼓勵孩子「你很勇敢,不要怕。」「我知道你不舒服,但是一下就不會痛了。」
「我幫你把這邊貼起來,等等就不會流血了。」「我們一起深。呼。吸。」
如果根本沒有傷口只是需要一點慰藉,我有時候會很三八說要給孩子魔力神吻。
然後問孩子要幾個,我負責飛吻,小孩負責數,通常分散注意力以後,孩子的疼痛也好了。
大人的反應越平靜越好,不然只會製造不必要的驚慌。

我遇過一次上課到一半(快放學的時候),一個男孩突然流鼻血,
他從座位上跳起,壓著鼻子,有點害怕有點無助的走到我身邊。
其他小孩看到地毯上滴到一點血,感覺快要尖叫爆發
我就對著流鼻血的小孩說:「歐,流鼻血了,沒關係,拿衛生紙擦一下就好,你非常勇敢,是個大男孩。沒事的,去那邊坐著,王老師(我的助理)會幫你。」
把他安頓到椅子上,給我的助理(反倒是我的助理還很不專業的尖叫說要衝去叫那個小孩的保姆來,我還要安撫助理說:「不用啦你壓著他的鼻子就好。」)
然後四兩撥千斤地對其他小孩說:「那只是流鼻血啦,沒有關係,一下就好了。」我們接著繼續上課。
因為很多這些教室裡的小受傷,在人生裡不知道會發生幾次,
遇到受傷,就跟遇到困難一樣,
大哭大鬧不會減輕疼痛,不如想方法轉移注意,適時處理,減少焦慮比較重要。

甚至是吃飯嗆到,根據CPR訓練員所說,只要孩子還能咳嗽,表示呼吸道沒有阻塞,
只要鼓勵孩子繼續咳,把跑到氣管的食物咳出來就可以了。
一樣不需要大驚小怪來嚇孩子。

至於突如其來的想媽媽,往往需要老師了解孩子,用最適切的方式應對
通常我會想辦法轉移注意力,
我會說:「歐,請你一起幫我做...」「我們一起來玩這個遊戲。」
「拿一下衛生紙擦一下臉,哇,你的眼睛好美麗喲!不哭更美耶~」(這個對愛美的女生很有用)
「我們一起來做(某個作品),放學拿給媽媽,給他一個超大驚喜!!」
儘可能用肯定直述句,不要問「你想不想要做(某個活動)?」
因為小孩在傷心的狀態,他什麼都會說不,因為他只想陷在傷心的情緒裡,繼續想著他媽媽。
所以直接依照你對小孩興趣的了解,帶他去做活動。
如果有的小孩只是很愛一直鬧來引起注意,我就會很認真地看著他,平靜地說:「我們已經是大孩子了,放學會看到媽媽,請不要哭了。」轉頭繼續上課,分散注意。
孩子哭,有時候只是跟大人鬥耐力,
我們一定要比孩子平靜,比孩子輕鬆,才不會被孩子吃定。
孩子也才能用平靜的心好好學習。



一樣米養百樣人,每個走入教室的孩子千變萬化。
教學迷人的地方就在於,
即使你讀了很多書,實際應用的時候,還是要靠你的觀察和智慧,去做臨場反應和變化

我不能說這些方法就絕對能適用於每給孩子
而且家長對自己的寶貝,當然免不了會有很充沛的情感聯繫。
要能很超然和平心靜氣地看孩子成長當然很難。
(話說我看孩子的進步我也會很激動或很感動,但是我還是能夠很收斂,也總能很快地邁向下一個目標)
人生就是這樣,
時間是一直往前進,所以快樂一下,就應該回歸平常,繼續去過該有的生活,繼續該做的努力。
我想,這樣的身教,也是我期待帶給我的孩子的。
至少在我班上孩子身上,我看到他們認真平實的努力。
不止我看到,其他的英文老師和主任們也一樣看到了。

天哪,這篇還是很落落長,我真是個囉唆的老師
而且有時候想想,小孩在我班上,還真苦呀,哈哈。
我很愛七早八早就讓他們體會人生,噗呲。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EiLingElaine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