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來五月中論文完成就應該分享的,但是實在太忙,也不知從何寫起。
兩個禮拜前我的論文指導老師請我去他今年指導論文的班上分享我寫論文的過程,讓我重新再看了一次自己寫的東西。
必須承認我對於「寫論文做研究」這件事情沒有太高興趣,但是對於我研究的主題和所進行的「行動研究」相當熱愛。
所以每次在討論論文內容時,我都會跟艾德華或者我朋友同事說:「我是我的研究的實踐者(我說我不停地在實踐我的研究)。」

除了和我的指導老師的學生分享外,我還主動在之前教書的地方辦了一場研習,主要是分享論文的成果和應用
覺得我真心體驗並實踐我的論文,好像應該要跟朋友們分享
雖然朋友間是幼教老師的人不多,但是我覺得每個年段的老師都可以有自己截取實用部分去自己班上調整
加之以有非常多朋友有小孩,漸漸都要進入兩三歲的時期,就覺得這個分享應該也會非常有用!
這樣說來之前還有一堆教學點子真的也該好好花時間寫一寫了!

===

言歸正傳,我的研究主題是「如何幫助幼教老師充分利用美術角的材料安排美術活動?」
內容的中心概念是:提供空間時間和美術媒材鼓勵開放式的美術活動
底下我會先點出不適當(卻非常普遍)的美術活動,再討論「開放式的美術活動」,最後分享一些家長老師可以開始著手的改變和可以應用的美術活動

在工作快十年的時間,看到了很多老師(包括曾經的我自己)重複使用類似的活動,用相同的方式跟孩子做美術活動
也在這個過程省思自己成長的歷程,在論文裡針砭的一些比較不適當的美術活動(我不是開先例,不少提倡創意美術活動的學者都有提到這些概念)
不適當的美術活動包括:高度成人導向的活動或做手工,著色本,剪貼簿等等

最常在家裡或學校裡出現的美術活動是:高度教師/成人導向的活動或手工
這類活動最明顯的特徵就是:製作步驟明確,必須按部就班,必須成人協助指導,成品幾乎一致
所有為了慶祝佳節活動製作的卡片花朵禮物經常都是這種美術活動,還有百貨公司的幼兒區流行的做卡片做紙粘土的活動都屬這類

其次大家也都熟悉的小孩著色本或者美術剪貼簿(按照步驟剪和貼去完成某些作品)
我自己小時候也畫過無數著色本,前陣子又看到小孩媽媽拿給他做,童年那種喜悅的感覺突然湧現
所以雖然這依然是我針砭的範圍,但是也不諱言這的確帶給我(或者很多其他人)一些愉快的記憶

這些不適當的美術活動通常會鼓吹他們帶給孩子的能力,
譬如:學會遵從指令和聆聽步驟,提升精細動作,鼓勵孩子專心
另外對大人來說,這類活動可以讓一切在掌控中,可以減少不必要的混亂,或者可以減少事後的收拾工作
事實上,老師和家長有非常多的機會可以讓孩子學會遵從指令,提升手部精細動作,和專心一致
不一定只能透過這些不適當的美術活動才能提升這些能力
而這些活動的缺點包括忽視:1)孩子的創意,2) 藝術活動讓人們宣泄情緒表達自我的功能,3)孩子藝術才能的發展,4)藝術的開放空間,
最嚴重的是這些活動讓孩子仰賴權威(因為沒有大人或指導書告訴你下個步驟你就不能完成),扼殺創意(因為活動裡就已經規定好你該怎麼做了)
不讓孩子表達意見(孩子只能聽和做),孩子被強迫用標準的方式作畫(人就該長某個樣子,花就一定要有個花蕊五個花瓣),進而他們不會或不願意做美勞(因為他們的身體藝術能力發展,就是無法達到成人要求的畫畫標準,或者他們就是不想用世俗的標準畫人或動物)

於是,我們看到在教室或家裡經常被表揚的孩子是可以遵從指令完成手工品,或者可以畫出大人猜得出的東西(用非常標準的方式畫人畫太陽畫小狗等等)
更有甚者,有的大人會硬要教孩子怎麼畫特定的東西
久而久之小孩就會請大人幫忙畫,而不願意自己畫,因為「我不會畫。」

當孩子說出「我不會畫」或「我不會做」的時候,很多大人會很樂意的協助
殊不知孩子的藝術能力已經幾乎被扼殺殆盡,大人這時候再繼續幫助,只會加速孩子藝術能力和創意的消失

===

簡要說明了不適當的美術活動(當然還可以做更深的討論,但是部落格就簡要即可)
接下來就要分享一下我(以及諸多藝術學者)所提倡的 open-ended art or creative art(開放式的美術活動)
這類活動的特性是:孩子是活動的主宰,沒有固定的步驟,成果可以非常多樣性
這類活動帶給孩子的能力是:鼓勵創意,依照自己的藝術能力發展去創作,孩子可以透過藝術宣泄和表達情感

我在我自己的研究裡,點出開放式美術活動三個最大項的優點以及進一步能夠帶給孩子的能力發展
1) 啟發創意,進而提升問題解決的能力:
因為大人只是提供素材,孩子才是發揮的主角
因此孩子遇到很多問題的時候,要自己解決。大人可以引導,但是盡可能不要提供解決方法
所以透過水彩活動,孩子可以探索水量多少讓他的顏色或深或淺或濃或稀
透過木質材料立體創作,孩子可以找到方法讓它的立體創作找到平衡點
透過回收品拼貼創作,孩子可能面對某種素材不夠,必須想辦法用替代媒材完成

大人可以鼓勵孩子想一想,讓孩子重述自己的問題,引導他們想出解決辦法
提供方法的話也儘量給予兩三種可能的解決方法,避免孩子過分仰賴成人

2) 多樣性的藝術媒材,提高孩子做選擇的能力:
多樣性的媒材可以非常簡單,從紙張的大小,顏色,材質到組合繪畫材料或拼貼材料都有
剛開始大概給孩子三到五種選擇就好,不要太多,免得他們被嚇到
紙張大小,不同形狀,不同顏色,不同材質,都可以引發不同的創意,也鼓勵孩子從頭至尾自己做主人做決定
繪畫素材可以單一,譬如都用彩色筆,都用蠟筆,都用水彩,都用粉彩筆,
也可以依照顏色做主題綜合搭配:情人節選用所有的紅色粉色彩色筆蠟筆粉彩筆讓孩子作畫

孩子在完成作品的整個過程裡,要不斷地做選擇,也培養他們自己思考自己決定的能力
老師家長也必須理解,這樣的開放式美術活動的成品非常多元,
有時候因為這些成品不能完全反映孩子在過程裡面的得到樂趣和能力的提升,會讓老師家長覺得孩子在「亂弄一通」「什麼也沒學到」
其實這是不正確的想法。
我們必須理解這樣的藝術活動講求的是過程而不是結果!

3) 鼓勵同儕互動和創作,進而發展孩子的社會互動能力(情商):
因為我的研究設定在教室裡面,所以這邊是鼓勵老師安排足夠的材料,讓多個孩子可以同時創作
當然也可以做團體性的美術活動
團體性活動可以讓孩子有學習切磋的對象,孩子的靈感會透過彼此的觀摩而有進一步的創意
團體性的美術活動也可以激發孩子開口討論的機會,他們必須學會妥協或退讓
並且理解自己的付出都能為團體帶來美好成果


===

老師家長快速檢視活動是否為開放式美術活動有三個指標
1) 是否給予孩子充分做選擇的機會(Give choices)
前面說過三到五個選擇是比較恰當的。
當孩子習慣這樣的創作時,你可以增加選擇的素材和機會。

2) 是否給予孩子充分完成的時間 (Enough time):
速時時代一切講求快速。但是當孩子是自己做決定自己探索的時候,其專注力和所需創作時間是驚人的。
假如孩子沒有足夠的時間完成,讓他們先把半成品收著,次日鼓勵他們拿出來再練習。
我們必須讓孩子明白,有時候藝術的創作是要非常長的時間的
而假如孩子明確表達需要時間去完成,我們也必須尊重且鼓勵這樣的態度。

3) 作品是否展現孩子的主宰性 (Show ownership of their work)
假如孩子可以自己做決定,有足夠的時間去完成創意,這樣的素材基本上就可以展現孩子的主宰性
這樣的藝術作品可以表現出孩子的內在想法或能力,有時候更甚於言語的的表達。

===

在此提供幾個老師家長可以開始的藝術活動,我非常鼓勵大家從生活中找媒材創作
1) 紙類選擇:
影印紙,系卡紙,壁報紙,雲彩紙,水彩紙,素描紙,甚至禮物包裝紙,錫箔紙,厚紙板都可以當做繪畫界面(因為論文是用英文寫,我教學的環境也是用英文居多,所以很多台灣的紙類名稱我不是很確定,但是各種紙張老師家長可以自己找尋,不受限制)。
紙張也可以裁成不同大小不同形狀,可以激發孩子不同的點子,也可以有師生或親子互動的對話。

2) 素描類媒材:
彩色筆,彩色鉛筆,鉛筆,粉彩筆,炭筆,粉筆等等。
(請千萬不要以為孩子小就沒有能力使用這些材料,只要三歲以上基本上都不會有問題。當然你要在旁邊陪著引導,避免有的孩子拿去吃的可能。有些顏料也是可以給小孩吃的很安全,自己可以研究一下喲~)

3) 畫畫塗鴉類媒材:
顏料:tempera paint, 廣告顏料,水彩,水狀水彩餅,刮鬍泡,彩色冰磚(用自己家裡的冰塊盒製作),泡泡水等等。

畫筆:各種畫筆外,我非常鼓勵非傳統式的畫筆材料,例如:pipe cleaners (絨毛鐵絲),毛線,吸管,泡泡紙(鐵盒餅乾上面會有的或者是打包時候會用來包裝易碎品的),冰棒棍,棉花棒,羽毛,塑膠刀叉湯匙,筆蓋,洗碗海綿,橡皮筋,天然素材(葉子石頭枯枝果實細沙)等等。
(孩子對於這種非傳統創意畫筆材料都會非常有興趣,很多有趣的對話和創意於焉產生)

4) 拼貼和立體作品材料:
tissue paper (皺紋紙),膠帶,圓形辦公用素色貼紙,粘土,亮片,毛線,各種碎布,紐扣,絨毛鐵絲,天然素材(葉子石頭枯枝松果等等),回收素材等等。


另外活動中非常鼓勵老師家長坐下來和孩子「平行式創作」,意思就是老師家長跟孩子一樣創作,沒有誰的地位比較高,沒有誰該指導誰。我不是很贊成很多老師家長喜歡問孩子畫得是什麼(這是我們很常有的習慣,看到東西就想分析和了解),因為很多時候藝術家創作就只是想抒發情感或者只是探索媒材,沒有真的在「畫什麼。」(如何和孩子討論藝術可以另外寫一篇)。特別要請老師家長創作的時候,盡可能不要畫「特定的」或是「看得出樣貌的物品」,因為這樣太容易被小孩學習,也就變成變向採用著色本的概念。開放式美術活動強調的就是自己給予自己的東西意義,讓孩子自己探索和表達。大人也一樣可以透過這樣的過程,重新反向學習和開啟自己的藝術細胞。你會發現探索顏色形狀線條,如此簡單的活動,是非常有趣且美好的。剛開始一定會很不適應,但是久了你也可以開發自己的藝術細胞。重點是,這樣的過程可以讓孩子明白,大人跟你是一樣的地位,大家都是在自由探索。大人這樣的立場,是以身作則的鼓勵孩子自由發展,而不是站在大人的立場批判孩子的創作。

===

這是我第一次分享自己的研究,也是一個我很在乎的孩子成長議題。
希望所提供的材料能夠給予老師們家長們一點靈感,也鼓勵大家多多探索提升自己的創意。
(當然希望這篇不會太過無聊才是!)


對於現在台灣百貨公司提供小孩的才藝手工課程還有美國最近流行的畫畫班,
我都相當嗤之以鼻以及無法忍受
雖然我自己也曾經是百貨公司卡片製作班的追隨者(現在偶爾還是啦~哈哈)

我會希望老師或家長在準備或選擇美術活動時,可以先思考一下你心中重要的事情或希望孩子發展的能力
很多美術才藝班是標榜美術活動,但是很多時候孩子沒有在發揮創意,而是被扼殺創意
我理解老師家長們怕麻煩所以讓孩子去上某些手工藝班或者準備貌似很有趣卻沒有孩子發言空間的美術活動
但是會很真心的想要大家一點一點的改變
甚至參加成人畫畫手工班也是一樣的道理,
我想我們多少都被制約,心中都有一個互通的標準,假如畫得不是某個樣子,我們就覺得自己沒有能力做畫
所以要去尋求老師帶我們一步一步全班15-20個人畫同一幅畫作,下課後就覺得自己又接近藝術了一點點

這不論在東方西方台灣美國都有的共同問題,
只是這是一個沒有很多人會去討論的議題,因為真的也不是什麼大到會影響你的生計的問題
但是這些活動背後隱隱鼓勵的或壓抑的行為和能力及帶來的影響非常巨大,不可不慎。


對於這個主題我相當喜愛,所以歡迎老師家長分享意見或問題,我很樂於討論。
如果需要提供更具體的活動準備方針,我也很願意分享:)
終極目標真的是希望孩子能夠透過開放式的藝術活動展現創意發展自我更愉快地成長!



對的我應該趕緊找時間分享一下我在哥大修了畫畫課和素描課的心得和歷程
透過課堂的學習,我可以感覺到創意有重新被起發,
所以即使小時候錯過了發展,創意的開發永遠不嫌晚!!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EiLingElaine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